福德正坤官网

学校概况


庆祝第三十八个教师节 学习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精神:转载《“三尺杏坛”的一段难忘时光——厦门教师进修学院物理专修班开办亲历简记》


值此教师节之际,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广大教师的期望和寄语精神,弘扬人民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号召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学习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忠诚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学校特转载《“三尺杏坛”的一段难忘时光——厦门教师进修学院物理专修班开办亲历简记》(摘自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校友通讯》第九十期),该文章记录了学校发起人蔡望怀先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厦门教师进修学院主持物理专修班工作期间的工作经历。希望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敢于担当、勇于探索、甘当人梯的崇高精神,坚持崇德修身、涵养师德品行、潜心教书育人,践行学校发起人蔡望怀先生所倡导的“凡是沉重的都能承担、凡是困难的都能克服、凡是崇高的都能达到”,以仁爱奉献的精神投身崇高的教育事业,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恩格斯说过:“每一次历史的灾难总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十年“文革”之后,席卷中华大地的振兴教育浪潮之掀起,沐浴阳光雨露的教育园地生机活力之焕发,或可作为一个佐证。就在这样的“年来幸得养花天”的好时节,1979年1月,我从外地调入厦门教师进修学院。

学院给我安排的职责是:主持全市高中物理教研工作,侧重点放在高三毕业年段,主要是抓高考:编写应对高考的高中物理总复习提纲、练习题和模拟考试的命题以及开展校际教学交流。这已是一份备受关注并不轻松的活儿。然而,刚过不惑之年的我,似乎还想多做些事,希望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或可弥补在“文革”荒乱岁月中虚度的青春年华。

恰逢此时,厦门市教育局决定在厦门教师进修学院创办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五个教师专修班。专修班的学员,都是当时的在职中学教师,都是在“文革”中错失读书机会而有志于学的青年。着眼于当时具有特殊意义的师资队伍建设,让这些学员得以弥补专业学识之不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解决困扰着他们的学历问题(修完全部课程后,可获教育部授予的大专学历)。这不失为当年教育部门的一项德政。此外,我还认为,举办这些专修班,对于学院真正履行“教师进修”之职责,磨砺品质,提升品位,打造品牌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1983年专修班毕业留影

实事求是地说,举办物理专修班,当时学院的资源是有所不足的,主要是师资和实验设施之匮乏。专修班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都是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执行的。十来门专业课程,除了几门和实验关系密切只能依托厦大代培外,其余的均要由学院自己开授,包括《普通物理》、《理论力学》、《热力学》、《电工学》、《高等数学》和《数学物理方程》等基础课程。一般情况下,这需要至少两到三位大学物理、数学教师方能开设,而当时学院的物理教研组没有一位教师曾在大学讲过课(包括我)。然而,我却主动承担了讲授所有这些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依然担负着原有的那份“并不轻松”的活儿(主持全市高中物理教研工作)。应该说,这是需要有一点迎接挑战、开创新业的底气和勇气,需要有一点对教育教学事业的奉献之心和钟爱之情的。

当然,这是一份格外繁重的工作。其一,一身而兼两职,肩负重任,压力空前;其二,先后开授七门横跨数学、物理两个专业的大学课程,绝非易事,这是要“呕心沥血”、付出艰辛劳动的;此外,我既要讲课,又得当助教(批改作业和辅导),同时还担任班主任。而二十几位学员的学习也同样辛劳。他们是“不脱产”参加大专学历班学习的,学习期间,依然承担着所在中学的教学任务,每周仍要给学生上12节左右的课。他们也是“一身两职”:既要从教,又要求学。专修班的授课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周日下午和周三下午(市教育局要求各中学此下午均不给学员排课)以及周二、周五两个晚上。合计起来,每周也要上十几节课。再加上寒、暑假照常授课。就这样,物理专修班从1979年3月开学,直至1983年7月毕业,历时整整四年半。令人感到十分欣慰的是,时间和实践证明了,这四年半师生含辛茹苦共同付出的劳动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和丰硕的回报。现择其要简述如下:

一、学员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回:蠹负醵汲晌萄Чぷ鞯闹屑峁歉。其中,两人获评特级教师,六人获评高级教师,五人获评一级教师。此外,他们还分获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劳模、省市杰出教师、师德模范、优秀教师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还有一人荣任学校副校长。转到其他部门工作的,也都业有所成。

二、1982年中央电大举办全国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物理竞赛,专修班七位学员参加了省电大的选拔赛,取得了第一、三、四、六、七、九名的优异成绩。省教育厅和省电大领导会见竞赛集训班学员时惊叹:“全省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厦门囊括了前十名中的六名,而且来自同一个班级、受教于同一位教师。我一定要拜会一下这位教出这么多杰出学生的老师。”

蔡望怀辅导参加电大竞赛的学生

三、开办不久,专修班还吸引了一些中学物理老师。他们当中多数是文革前正规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慕名而来参加学习培训。他们不惜“降低身份”,与那些只有中学学历的学员同窗共读。他们总是感到学有所得,能够为他们教好书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另外,厦门电大创办后,聘请我担任兼职教师。当时的课室设在一间小学的大教室,每次上课,特别是考试前的总复习课,总是“人满为患”。窗台上都坐满了人,有的学员还倚壁站立着听课、做笔记,真是洋溢着求知求学的浓郁氛围。可以说,物理专修班勤学苦读的精神已经“传导”到电大了。

四、物理专修班开办期间,正是全球信息化悄然兴起之年代。我敏锐地看到了信息化发展的远大前景,在全市教育界尚无一台电脑的情况下,力促学院筹建电脑培训中心。同时建议中小学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程和启动全市各行业的电脑培训普及工作。信息化事业的推动,人才资源建设至关重要。当时厦门老一代科技工作者中在这方面的人才匮乏,必须着眼于从新一代的学子中培养。出于这样的考虑,在专修班结业后,我向市政府申请拨出专款推荐两名优秀学员到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进修学习,学成归来后,一位成为厦门市中小学计算机学习和应用的领军人物;另一位则成为厦门市信息港建设的尖兵、信息化发展多项重要业务的开拓者,业绩历历可数,为厦门信息化宏伟大业的崛起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

五、四年半的教与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学问的提升,同时还是一种品格的培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所应具有的品格的培育。这种培育,自然离不开言传,但更重要的是身教。你是如何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人民教师”的职责和使命的?说几件具体事例:

——我额外承担了艰辛的教学任务,每晚都得开夜车备课,常到深夜。我的书房兼卧室,书桌上、床头边甚至地板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教科书和参考资料,伴着我的还有一盏桌灯。这样的情景似乎触动了我那终生从教的父亲的心灵。他给我写了一副对联:“书如青山宜乱叠,灯似红花更相思。”倾尽心血的备课,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三十年后,在一篇回忆当年教学情况的记述中,学员们这么写着:“他每一堂课都讲得严谨而生动,充实而明快。他上课时清晰的思路,严密的推理,细致的分析,精确的结论,现在都可以在我们珍藏的课堂笔记里找到印证……”“……他的讲课常常带有一种艺术的韵味,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同学们都说,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信念和人生追求。”

——尽管承担了加倍的工作量,每日都在加班加点,然而我却从未领取分文的补贴。这是我的一种操守,也是想为学员们做出一种表率: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凡是沉重的都能承担;凡是困难的都能克服;凡是崇高的都能达到!这是我一生都在追求的一种工作境界。

——1979年底,我接到美国名校斯坦福大学的读研录取通知书(此前我曾申请过),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进修机会。有些领导和同事劝我去读两、三年后再回到厦门工作。然而那时我和专修班的关系已是难解难舍了。为了实现我的“初心”和“使命”——让二十几名学员取得大专学历,为厦门教师进修学院开创一番新的功业,我放弃了赴美进修的机会。

——专修班的师生在“四年寒窗”中凝练出了真挚纯洁的情谊。学员们称我“亦师亦友”,我也视他们如同手足。我们的关系,既亲又清,我们崇尚清廉的操守、“不枝不蔓,亭亭净植”的品格。这种情谊几十年延绵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激烈着我们奋斗的人生。2009年物理专修班开办三十周年之际,学员们编印了《三十春秋师生情》纪念册,图文并茂,回顾了四年半办班期间具有价值意义、铭记在心的一些往事。几乎每位学员都表达了自己的感怀,难忘当年美好的春光和殷殷的桃李之情。

——专修班四年半的磨练,也让我受教获益非浅。除了学问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一种价值观:尽管工作辛劳,但每当上了一堂好课之后,我总有一种怡然自得的快乐,每当看到学员成长进步的时候,也总有一种劳动得到报偿的满足。面对这种快乐和满足的追求,不仅贯穿在我的全部教学生涯之中,而且也融入了此后我的整个从政经历之中。人生价值何在?我认为,就是要对这种劳动的快乐和满足、对这种幸福的追求!

三十年后再聚首

今年已是专修班开办四十周年,我也已步入了耄耋之年。岁月流逝,抹不去我内心深切的感念之情。感念欣逢改革开放之盛世,给我带来开拓创新的勇气、奋斗上进的动力和追求美好事物的激情;感念当时的市教育局和学院的领导的开明睿智,对我的信任、关心和支持,鼓励我打破常规开辟教书育人的新园地;感念进修班全体学员、矢志不移,坚韧不拔,排除万难,勤学苦读,直至功成业就。

青春时光一去不复返。然而,这四年半“三尺杏坛”生涯却在我心中留下抹不去的印记。这确是我教育人生中一段难以忘却的黄金时光!

(蔡望怀 2019年教师节前夕)

编者注:本文作者系厦门第二中学55届校友,曾任厦门市教委主任、厦门市副市长、厦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首届主任、厦门市信息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厦门市政协主席、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2010年至2018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是福德正坤官网发起人,厦门爱乐乐团荣誉理事长,厦门市音乐学校荣誉校长。

Copyright(C) 2015 福德正坤官网  技术支持 信息中心 闽ICP备09004608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1102000447号

福德正坤官网游戏网站【电子】有限公司